近年以来,鄂州市上下紧紧围绕鄂州国际航空大都市建设奋斗目标,在人才引进使用及激励保障等实行“五个一”,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取得扎实成效:
一是聚集一个好气场。市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各级党组织和主要负责同志主动履责,全市上下戮力同心,按照“一所高校(院所)、一个核心人才团队、一名市委常委挂帅、一名副市长协助、一个新区承接、一个牵头单位组织、一个专班实施、一抓到底”工作要求,推动一大批重大人才项目落地生根,转化见效。市委书记李兵同志更是身体力行,对重大项目亲自抓在手上、主动联系高层次人才、定期上门对接服务,体现市委力抓人才强市的坚定决心。建市以来,首次高规格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大会,推动人才机制创新、政策创新、市场创新,营造人才工作的好氛围、大气场。
二是建立一套好机制。立足实际,注重人才工作机制创新,对标北上广深经验做法,逐步探索实施人才工作“五大模式”(即走校进所招揽人才,探索“梧桐湖工研院模式”;坚持“一事一议”,探索“PET—CT孵化模式”;提供“保姆”式服务,探索“书记抓关键人才、组织部长跟踪服务模式”;推动人才与金融紧密结合,探索“‘股权+债权’激励模式”;改革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探索3“人才放开搞活的鄂州模式”),从今年全市人才工作成效看,这套机制符合鄂州实际,务实管用,切实可行,得到省市领导肯定。
三是制定一打好政策。为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精神,推动人才机制改革创新,我市第一时间组织工作专班,在反复调研论证基础上,制定出台《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人才创新创业的实施办法》、《鄂州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暂行办法》、《关于加快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和《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创新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制度支撑。
四是实施一批好项目。坚持以重大人才工程为抓手,充分调动人才创新创业积极性,一大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落地见效。华中科技大学鄂州工业研究院建成运行,全球首台数字PET-CT样机在鄂州研发成功,武汉爱民制药李时珍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鄂州工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加快建设中。通过持续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招硕引博工程”、“产业领军人才工程”、“123企业家培养工程”、“乡土人才回归工程”以及“华创会”鄂州专场,为鄂州市转型发展凝聚1500名各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深化市校合作,成功接收200名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来鄂州实习实训。成功推荐省级重点创业战略团队3家、“国家千人计划”外籍高端人才1人、湖北省“百人计划”人才3人。高质量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16家,博士后工作站7家等。
五是打造一批好平台。抢抓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机遇,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成效显著。相继建成葛店光谷联合科技城、湖北中部电子商务基地、鄂州火炬科技孵化器等3家省级众创空间。湖北泰富广场、青苹果之家、湖北火炬科技、创智中心和梧桐湖新区东湖高新科技创意城等8家市级众创空间发展迅猛。全年新增省级科技孵化器1家、在孵科技型企业63家。鄂州中部电子商务总部基地、中部物联网产业基地、梧桐湖健康生态科技城等三大产业园区建设规模凸显,大物流、大仓储、大市场、大智慧产业链在我市已初步形成。近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明确支持鄂州葛店开发区建设国家级电子商务基地(200万平方米的仓储规模),也将发挥强烈示范效应,进一步我市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丁国丰)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鄂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 鄂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鄂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鄂ICP备05017375号-1 联系地址:鄂州市鄂城区滨湖南路103号 联系人:办公室 联系电话:027-60358511 网站标识:4207000008 点击总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