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我市就业形势稳中向好。1-8月,全市共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5381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766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43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16%,低于全省目标控制数4.5%;开展就业创业培训2091人;发放创业贷款2823万元,扶持创业286人,创业带动就业2384人。虽然前一阶段我市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就业目标任务,但仍有少量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就业愿望的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
6月份,我市出台《关于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兜底保障实施意见》,多途径、多维度探索全市建立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兜底保障制度的建立,做到就业困难人员“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实现“出现一户、援助一户、消除一户、稳定一户”的目标,有效地提升了就业困难人员获得感、幸福感。
高位推进,保障先行
强化政策保障。王立市长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强就业和民生保障工作,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进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零就业家庭等重点群体就业。6月份,市政府出台《关于就业困难人员兜底保障实施意见》,强调由人社部门牵头做好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兜底保障工作,通过实施企业吸纳、自主创业、灵活就业、转移就业、公益岗位托底的积极就业政策,动态消除家庭零就业,推动全年就业目标任务的完成。
强化组织保障。明确各级政府对就业工作负总责。年初,市政府在与下辖各区(开发区)、街道签订就业兜底保障工作责任书的同时,明确市人社部门作为牵头协调者和具体组织实施者,协同扶贫办、残联、司法局、公安局、财政局等部门,共同做好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兜底保障工作,并将该工作纳入上述部门年度考核内容,对落实不力的,将予以追责问责。
强化资金保障。市、区(开发区)、街道在进行就业资金预算安排时,必须安排一定的配套资金用于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兜底保障。公益性岗位托底所需资金由市级财政承担60%,区(开发区)、街道承担40%。资金从各级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不足部分由各级财政保障。
摸清底数,夯实基础
拓展范围,确保就业困难人员全部纳入保障对象。将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范围从过去的城镇居民拓展至城乡居民。具体为:包括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零转移农户”成员、失地农民中的就业困难人员、精准扶贫对象中的就业困难人员、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员等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一定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五类就业困难人员。
进村入户,全方位开展就业困难人员实名制调查。今年4月,市就业局派出六个小组,带领各区、街道劳动就业工作人员、劳动保障公益性岗位人员和基层网格员开展摸底调查,做到了进村入户、实名制调查、一人一表、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经统计,我市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共1925人。其中,城镇零就业家庭6户10人和农村零转移农户27户66人;精准扶贫对象中建档立卡就业困难人员821人;被征地农民中就业困难人员561人;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未就业的416人;刑满释放和戒毒康复人员中未就业的51人。
逐一确认,为就业兜底工作开展提供有效数据。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市就业局再组专班,围绕“摸清底数、区分类型、找准问题、分类施策”的工作思路,再次上门对前阶段摸底的就业兜底对象进行逐一确认,对其就业情况、困难原因、就业愿望、培训需求等内容进行核实,确保调查数据的科学性、有效性,为下一步兜底保障工作全面铺开及兜底政策落实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次精准调查,有595人不符合就业兜底保障对象条件,其中因年龄不符合条件的19人,因身体不符合条件的310人,因本人无就业愿望的266人;符合兜底保障对象条件的1330人中,通过采取各种形式已实现就业的有929人,其中,被企业吸纳的203人,自主创业的13人,实现灵活就业的722人,公益性岗位安置的1人。截止8月初,尚有391名兜底保障对象处于失业状态。
建立台账,运用调查结果实现动态管理。以就业困难人员实名制调查数据为基础,建立鄂州市就业困难人员实名制动态管理电子台账,及时掌握各区、街道就业困难人员增减变化情况,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做到一户一本台账,一户一个就业兜底保障措施,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援助,实现就业困难家庭“出现一户、援助一户、消除一户、稳定一户”的目标。
多方联动,有效推进
分类施策实现就业脱贫。调查结束后,市就业局对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困难原因进行汇总、分析,找准根源所在,针对其中的差异性,采取相对应的就业援助措施,通过“精准分类施策”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脱贫。例如,对有技能培训意愿的兜底对象,结合本人培训需求及我市航空大都市建设、梁子湖生态旅游区建设和葛店中部电商基地需求,依托定点培训机构组织开展相对应的技能培训,提升就业困难人员劳动技能,促进其稳定就业;对有创业意愿的,通过开展创业培训,促进自主创业,并在创业项目上择优推荐,在创业资金上优先给予扶持。
部门联动实现托底安置。对通过技能培训、推荐就业、企业吸纳、自主创业等措施仍不能实现就业的兜底保障对象,将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市就业局动员有开发公益性岗位条件的单位(企业)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兜底对象,得到了各单位的积极支持。目前,公益性岗位开发主要集中在农业服务、民政托老托幼、市政管理、公共环境设施管理维护等方面,环卫、林业等部门根据实际需求已开发公益岗位160个;基层村(社区)已开发劳动保障公益性岗位300余个,将就近择优聘用就业困难人员,实现“一村(社区)一个劳动保障公益性岗位”目标。对于一些年龄偏大、无职业技能的就业困难人员,将进一步探索通过开发村(组)卫生保洁员岗位安置兜底保障对象的路径。
政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实行“培训直补”和“社保全额补贴”政策,鼓励企业(单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该政策的实施,既帮扶了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企业用工难的现状。通过该项措施,已帮扶62名就业兜底对象到企业实现就业。同时,不断强化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大力引进和培育品牌人力资源公司,培育城乡一体化的人力资源市场,运用市场机制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今年已成功引进临港、佳成2家人力资源公司入驻。目前为止,通过推荐就业的就业兜底对象达136人。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鄂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 鄂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鄂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鄂ICP备05017375号-1 联系地址:鄂州市鄂城区滨湖南路103号 联系人:办公室 联系电话:027-60358511 网站标识:4207000008 点击总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