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围绕人才强市目标,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坚持依托人才工程打造人才品牌、依托重点产业集聚创新人才、依托各类主体用好创新人才,深入推进人才引进集聚、培育提升、创新创业、激励保障工程,打造一支与高质量融合发展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加强新时代专家队伍建设,加强专家团队引领服务,充分发挥专家在引领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后备人才中的骨干作用。深入实施博士后人才倍增计划,提高博士后培养质量,促进博士后创新创业,壮大博士后人才队伍。加大吸引留学人员来鄂州工作力度,更加注重引进鄂州产业发展重点领域高端急需人才。继续推进人才分类评价机制改革和职称制度改革,探索新职业领域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工作,拓宽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渠道。进一步探索对行业协会学会下放职称评审权。完善评委会管理办法、自主评审单位职称评审监管办法,探索实施职称电子证书。大力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着力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素养、创新创造创业能力。
第二节 高质量推进人才引进服务工作
紧贴发展潮流筑牢人才“底盘”。紧紧围绕航空枢纽形成的新引擎、科技创新释放的新动能,同步绘制“产业地图”和“人才地图”。在精准实施“333”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计划、“121人才池”计划、企业“千名引硕”等重大引才工程的同时,积极探索“招商+招才”、“人才+项目”、“人才+成果”等招才引智模式,围绕鄂州未来5年、10年、20年的战略布局,重点引进发展规划、临空产业、港口经济、智慧物流、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大数据、现代金融、生物医药等临空偏好型产业人才,努力形成以产引才、以才促产,产业与人才的良性互动。全力打造人才政策“升级版”。人才竞争,关键是人才政策的竞争。在战略决策、产业布局、规划发展等宏观层面,分层级、分领域建立系统开放的“专家智库”人才机制,多元化做好柔性引才、智力引进。鼓励用人单位采取项目合作、挂职兼职、技术咨询、“周末工程师”、“院士专家鄂州行”等多种灵活方式引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在人才“引育用留”具体层面,实施“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计划”,统筹“十三五”期间人才、科技、产业、金融等“政策包”,紧盯重点、难点和堵点,从金融支持、创新扶持、培养评价、编制管理、人才流动等方面持续用力,着力打造更加开放、更加积极、更加有效、更具特色的“新鄂州人”系列政策“升级版”,为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超级团队做好准备。着力搭建多元化人才项目平台。平台是承接人才、成就人才的载体,是人才发挥作用、体现价值的“用武之地”。 “十四五”时期,聚焦产业人才引培,立足产业布局、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以培育高技能人才为重要抓手,形成与武汉差异发展、优势互补的人才培育路径。加快推进蒲团航空校术学校职教园、鄂州大学航空学院科创园、临空经济区方正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鄂州中专3D打印人才实习实训基地等“三园一基地”建设,办好“鄂州技能大赛”,以赛引才,形成品牌,为临空产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技能人才支撑。精心构筑拴心留才良好生态。继续发扬“店小二”精神,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优化拓展人才服务项目,全面整合社会公共服务资源,做实“人才服务一卡通”。加快人才工作信息化建设,探索“线上+线下”服务模式,试点实施“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等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务。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扎实开展交流联谊、走访慰问、休假疗养、健康体检等活动,加强同人才全方位联系交流。大力实施“3H(Housing、Home、Health)工程”,在家属安置、子女入学、医疗保障、专项投保等方面完善落实优惠政策,加快推动润马塘人才公寓项目建设,打造一流的人才社区。
第三节 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深化技能人才评价改革,严格执行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管理制度,深入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规范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示范企业、示范社会培训评价组织、示范技工院校创建工作。健全技能人才评价监管服务体系,加快推进鉴定机构职能转变,加强对用人单位、技工院校和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及其评价活动的监督管理。健全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贯彻实施《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实施意见》,继续开展“鄂州工匠”选拔表彰活动。建立1-2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培育一批校企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和技能人才工作站。 加强各类赛事统筹管理,对标世赛国赛完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健全竞赛工作机制。推进技工教育改革发展,加强技工教育“双品牌”建设,支持创建特色品牌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加强技工院校师资建设,积极组织技工院校教师参加全省教师培训活动,五年内实现教师轮训全覆盖。优化技能人才培养公共服务,加强技能人才信息化建设。
第四节 加强人才信息化服务建设
促进人才服务工作从“经验加感觉型”向“数据加事实型”转变,用信息化手段为我市各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更加人性化、精细化的服务。一方面,进一步优化升级人才创新创业超市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平台基础信息数据库,加强数据的共享整合与分析研判,提供筛选对接、智能匹配、跟踪推荐等在线服务,确保人才超市网络服务平台持续有效运行,为各类创新创业人才(团队)提供精准、高效、便捷的“互联网+”服务体验。另一方面,最大限度整合我市组织、人社、经信、教育、科技、农业农村、外侨、侨联等部门掌握的党政事业单位、企业经营管理、高层次创新创业、农村实用、专业技术等方面人才信息,科学梳理归纳,逐步形成“互联网+人才”的实时应用大数据,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创新开展微观层面的人才大数据挖掘和应用工作。
第五节 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按照事业单位总体改革部署,结合新时代人才成长规律,以《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为核心,优化完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以聘用制度为重点、合同管理为基础的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增强公开招聘的科学性、针对性、时效性,进一步畅通人才引进渠道,改进基层一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健全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动态调整机制,全面实行竞聘上岗,按省厅部署组织实施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建立适合不同行业及其岗位特点的分类考核评价体系,改进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技术等级考核和岗位聘用管理。加强激励与约束机制建设,规范实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处分,严格落实回避制度。探索使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提升人事管理质量和服务能力。
第六节 完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
事业单位的改革发展加快,事业单位薪酬制度面临配套改革力度加大,在坚持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前提下,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探索工资水平决定机制和增长机制,合理提高工资收入水平,激发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创新创造活力。落实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标准正常调整机制,根据国家和省政府统一部署,组织落实调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强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管理,加强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政策执行监督检查,规范绩效工资分配管理和绩效工资审核工作;全面推行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工作,健全完善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加强事业单位工资信息化管理,提高全市事业单位工资管理效率,力争实现全市同系统、同管理、同频同振;完善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工资分配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工资分配激励导向作用,激发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第七节 加强表彰奖励工作
加强表彰奖励工作基础建设,跟省表彰奖励办公室对接,启动建立省、部、市级表彰数据库。按省表彰奖励办公室出台文件要求,坚决贯彻落实《功勋荣誉表彰奖励获得者待遇规定(试行)》的具体措施。加强我市表彰活动计划管理和日常监管,严格按照规定组织开展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切实做好市级以上表彰评选推荐工作,积极推动各区(鄂城区、华容区、梁子湖区)表彰项目实施工作。加强与宣传部门的沟通协调,对不涉密的表彰奖励活动和表彰奖励获得者事迹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尊崇模范、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
第八节 提升人事考试科学化水平
强化以考生为中心的理念,紧盯考试安全和考试质量目标,在人事考试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人事考试科学化水平,促进人事考试高质量发展。加强命题专家队伍建设,选拔一批业务素质强、专业水平高的专家,组建鄂州市命题专家队伍,补齐我市社会化考试命题短板;建立人事考试联席制度,明确涉及人事考试各相关部门的权责,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确保各类人事考试工作顺利开展;启动人事考试应急处理机制,落实人事考试笔试、面试秩序维护、安全管理、突发事件处置等工作;积极参与湖北省人事考试监控指挥平台建设。配合省人事考试院建设完成覆盖省、地及考点的一体化、统一调度、统一指挥平台,全面提升人事考试综合服务和保障能力;积极参与“全国人事考试云平台”建设的实施和使用,在人社部人事考试中心和省人事考试院的统筹规划下,积极参与“全国人事考试云平台”实施工程;推进人事考试诚信建设,开展人事考试作弊专项治理行动,规范人事考试秩序,净化人事考试环境,维护人事考试公平公正。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鄂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 鄂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鄂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鄂ICP备05017375号-1 联系地址:鄂州市鄂城区滨湖南路103号 联系人:办公室 联系电话:027-60358511 网站标识:4207000008 点击总量: |
![]() |